大家好
我是永小医
秋分过后
冷空气日渐活跃 气温下降速度明显加快 可谓“一场秋雨一场寒” 而秋季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幼儿秋季腹泻病发率呈上升趋势。
秋天这是个美好的季节,可是,对小宝宝们来说,这个美好的季节却是个“多事之秋”。9月28日,永年区第一医院由疾控科组织医护人员到门诊大厅、各病区开展“秋季腹泻”宣教活动,让大家对“秋季腹泻”早了解、早预防。
疾控科主任张小康对来院就诊群众和患儿家长进行秋季疾病预防宣教
卫生健康宣传栏
【健康小知识】秋季腹泻小常识及预防措施
秋意渐浓,气候转凉,秋季腹泻进入高发季。
什么是秋季腹泻?秋季腹泻是秋冬季婴幼儿常见的腹泻病,具有传染性,引起秋季腹泻的元凶是“轮状病毒”。主要侵犯5岁以下婴幼儿,是婴幼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腹泻的特点
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无特效药治疗,多数患儿约一周会自然止泻。当严重呕吐腹泻时如果补液不及时,很快出现脱水,其后果就比较严重。 因此宝宝患病期间宝爸宝妈们要密切观察宝宝病情变化,发现重症,应及时去正规医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腹泻是因为胃肠道功能不好,跟肠道菌群失衡有关,建议食用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促进营养吸收。
流行季节
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高峰期。
易感人群
6个月~3岁的婴幼儿,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 3岁以上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病程短。
主要特征
秋季腹泻的主要特征:先吐后泻,伴发烧,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病程有自限性,即使用药也不能显著改变病程,症状表现: ▼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患儿还会发热(常见于病程初期),一般为低热,很少高热。 ▼2.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大于3次就应考虑秋季腹泻,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粘液或脓血,无腥臭味。 ▼3.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初期,一般不超过3天。 ▼4.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5.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天,营养不良、佝偻病和体弱者,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2.少吃富有脂肪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补充维生素B,改善胃肠功能。可摄入易消化的食物,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如奶、米汤、粥,暂时不要吃烂饭与硬饭,避免过敏性食物如海鲜、鸡蛋等,避免生、冷、硬的食物和油炸、脂肪多的食物,特别是生冷食物;炖苹果,含有丰富的鞣酸蛋白,有止泻作用。 ✔3.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 ✔4.及早治疗的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微量元素缺乏、铅中毒等慢性疾病。 ✔5.避免腹部着凉。不要让腹部着凉,腹部着凉很容易导致腹泻。晚上睡觉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避免着凉。睡觉应该保持腹部温度,给腹部盖上被子,避免着凉导致腹泻。 ✔6.保持空气新鲜 切莫因为天气转冷,怕宝宝受凉而紧闭门窗。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能够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7.不要嚼饭给宝宝吃 千万不要给宝宝嚼饭,这可能导致婴儿腹泻。有的妈妈怕烫着孩子,喜欢用舌尖舔一舔,试试温度,这是不好的习惯。成人口腔内的正常细菌对宝宝来说可能就是致病菌。